農村汙水處理設備特點:農村生活汙水由灰水(廚浴排水、洗衣用水)和黑水(糞便、尿液及其衝廁水)組成,以單戶排水為主。早、中、晚用餐高峰汙水量是平時的2~3倍,日變化係數為3.5~5.0,汙水排放呈現麵廣分散、波動大的特點。
大部分農村生活汙水水質相差不大,可生化性好,含一定量的氮、磷、病原菌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部分生活汙水中可能含有重金屬和有毒有害物質,油漬成分明顯增加,汙染物種類增多,有機物和氮、磷的含量有所上升。
排放模式:
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備排放模式有以下5種:①廚房、廁所的汙水通過管道進入自家的化糞池處理後排放;②經化糞池處理後,再二級處理;③居民將管道通入河中,汙水直接排入水體;④將汙水傾倒在門前屋後,任其自然蒸發;⑤在自家屋後農田邊上開挖汙水溝,將汙水排入此溝,自然蒸發、下滲。居住比較集中的鄉鎮駐地、已建成的農民新村部分采用一、二類排放模式,以農戶散居為主的自然村一般采用後三類排放模式。從調研分析來看,2008年上海市農村生活汙水就地處理率僅為27.3%,大都采用化糞池等初級處理後排放,全國廣大農村地區還尚未達到處理後排放的水平。



|